四月14号季氏泓源学子“泾渭分明”踏青采风
- 索引:113
- 发布时间:2017-04-16
- 点击次数:
- 加入收藏
- 发表评论
- 语音阅读
4月14日,预报多云转雨,可是天公作美,没下雨,早上太阳出来了。季氏泓源团队西安部分学生弟子,老老少少近二十人,按原计划,去北郊高陵区泾渭工业园“泾渭分明”景点踏青。
泾渭分明是一个成语,源自自然景观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,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,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,由于含沙量不同,呈现出一清一浊,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,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。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,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,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。
泾渭分明位于高陵县城南5公里泾渭河汇流之处。汛期,泾水相对为浊而渭水相对为清,非汛期,泾水相对为清而渭水相对为浊。二水任性而自遇,清浊而并流,界线异常分明,成为千古奇观。骚客文人常以此指陈时势,剖析义理,悟出了许多人生哲学,教育了不可胜记的人民群众。
唐代吕牧《泾渭扬清浊》诗云:“泾渭横秦野,逶迤近帝京。二渠通作润,万户映皆清。明晦看殊色,潺流听一声。岸虚深草掩,波动晓烟轻。御猎思投钩,渔歌如濯缨。合流合禹力,同共到沧瀛”。
泾渭分明是一个成语,源自自然景观。渭河是黄河的最大支流,泾河又是渭河的最大支流,泾河和渭河在古城西安北郊交汇时,由于含沙量不同,呈现出一清一浊,清水浊水同流一河互不相融的奇特景观,形成了一道非常明显的界限。后人就用泾河之水流入渭河时清浊不混来比喻界限清楚或是非分明,也用来比喻人品的清浊,比喻对待同一事物表现出来的两种截然不同的态度。
泾渭分明位于高陵县城南5公里泾渭河汇流之处。汛期,泾水相对为浊而渭水相对为清,非汛期,泾水相对为清而渭水相对为浊。二水任性而自遇,清浊而并流,界线异常分明,成为千古奇观。骚客文人常以此指陈时势,剖析义理,悟出了许多人生哲学,教育了不可胜记的人民群众。
唐代吕牧《泾渭扬清浊》诗云:“泾渭横秦野,逶迤近帝京。二渠通作润,万户映皆清。明晦看殊色,潺流听一声。岸虚深草掩,波动晓烟轻。御猎思投钩,渔歌如濯缨。合流合禹力,同共到沧瀛”。