健康出自咱的手—季秦安老师谈家庭保健中的手诊手疗
- 索引:225
- 发布时间:2017-11-16
- 点击次数:
- 加入收藏
- 发表评论
- 语音阅读
健康出自咱的手—季秦安老师谈家庭保健中的手诊手疗 (一)
第四,用最简单的方法调整我们的身体。
手是我们身体使用最多的器官,生活、学习、交往都离不开手。在手部操作最方便,易学,易用,无副作用。不受时间、季节、地点、环境约束、限制。
(一)、怎么取暖,提高免疫力。
弘扬国医,贵在传承。过去取暖感觉冷,搓手心,是错误的。我们看动物都有一个本能,猴子都是搓手背。实际上搓手取暖,都在手背上。“金沙水拍云崖暖,”金为肺,沙为土,为脾,水为肾,肺脏紧贴背部,肾脏也在腰背部,五脏热了,全身也都热了。试一试,用一只手掌心搓另一只手背,脊背就感觉热了。手心为阴,手背为阳,同性相斥,异性相吸。
“肾为先天之本”,“肾气足,百病除”。 “脾是后天之本”。肺主一身之气和呼吸之气。三个脏器调节好了,免疫功能就提高了。
教一个养肾的简单方法:站立,双手放在背部命门穴位置,手心相对,踮脚跟五分钟。(“命门穴”,督脉,与肚脐相对位置。)
(二)、嘴干。
在左手虎口部,用右手拇指近节指骨段与远节指骨段连接横纹压住虎口边缘,拇指指腹所压部位,即为脾脏反射区。右手拇指指腹轻贴在脾脏反射区,用浮摸法顺时针旋转揉动,口腔内口水就会增多,就是津液(金津玉液)。逆时针旋转揉动,口水就会减少。
(三)、祛皱纹。
用一只手拇指、食指指腹,在另一只手中指指背部近节指骨段(面部反射区)往上推(向心方向),左、右手各推三分钟。
配合方法:早上洗脸,用双手五指指尖弹面部,弹开面部肌肉,是水分充分分散到每个细胞,皮肤就能紧凑。这就是“开穴”。
再介绍一种体会“开穴”的感觉。站立踏步走一会儿,双手下垂,摸到裤缝,一只手中指稍微勾回,轻轻压腿部,再慢慢向下伸直,再抬动腿,感觉双腿是否不一样。(“风市穴”,足少阳胆经。)
(四)高血压(原发性高血压,大脑皮层过分兴奋产生的血压增高)。
手法:一只手与心脏同高,五指分开,掌心朝下。用另一只手拇指和中指的指腹,轻轻贴浮于该中指两侧,轻轻的从指尖向指根推动,绕小指返回。作三分钟,速度一致,一次一秒。
做完一只手再做另一只手,动作要求、操作方法同前。共六分钟。做完血压可降5-10个毫柱。也可给家人去做。
一天做三次。根据人体生物钟最好早上9点前去做。中午11点-下午2点做,下午5点后做。
贵在坚持。平时所用降压药不能停,随着病情逐渐好转,逐步减药量。就像我们从一个地方到另一地方,要逐步适应。我当兵出门时,妈妈给我一包土,一是叫我不要忘根,二是在外地水土不服时,泡水喝,逐步适应当地水土。
(五)、高血脂。
手法:双手五指相对,摩指尖(指肚,血脂反应区)、转。转摩十圈。
转十圈后,一只手与心脏同高,五指分开,掌心向下。用另一只手拇指和中指指腹轻轻贴浮于该中指两侧的上缘(赤白肉际的上方),轻轻的从指尖向指根推动,推两分钟。两手四分钟。
食疗:白萝卜(水萝卜)一根,按病人拇指尖到中指尖长度同长短,自身一扎长。切两段,分开榨汁。上午喝上半头部,下午喝尾部。空腹喝。每月连喝五天。
(六)、腿痛。
“腿痛”分有很多种,有关节退行性病变、外伤性滑膜炎、风湿性关节炎、骨质增生性、韧带损伤、椎间盘脱出等等。首先要弄清属于哪一种,不同病症不同方法。
“气血循环性关节炎”。整个腿不舒服,双腿沉重,气血循环不畅。
手法:1、在无名指(腿反射区)桡侧,从指尖向指跟方向用力推,推到指跟压一下,推5次,每推一次,在指跟压一下;
2、再在指跟与掌骨连接处顺时针揉一下,再按压一下,5次。
3、做完再在尺侧做一遍,方法同桡侧。共二十次。
4、椎间盘脱出,在手背反射区找痛点,压揉。
“风湿性关节炎”。
手法:1、坐正,腿成90度,双手掌心轻轻的转揉双腿膝关节,轻转,越轻越好,自己感觉手心凉,关节热。(祛风)。
2、重按一下,轻柔一下。(祛湿,膝关节上有水)。
3、使劲揉。以自身感觉膝关节发热为度。(祛痛)。
用手背拍腿,就感觉凉,排寒气。(不能用手掌面拍。)
“退行性膝关节炎”。
手法:用小木棒在无名指(腿反射区)掌侧面近节指骨段与中节指骨段连接处(腘窝反射区)滚动。每次一分钟,活动韧带,时间长了韧带就分开了。
“外伤性膝关节炎”。韧带长时间不活动,萎缩。害怕受凉。
手法:1、先不要让受凉,双手轻柔膝关节。
2、用小棒滚动“腘窝反射区”和受伤部位相应的反射区。先滚动腘窝,首先调整韧带,再调整受伤部位。
(七)、感冒发烧。
小儿感冒,夏季多发,多为肠胃性感冒。
受风感冒。在无名指与小指间“液门穴”,用手指向指尖方向推2分钟。双手共4分钟。(即“液门穴”,手少阳三焦经荥穴。)发烧。点按“下都穴”(腋下反射区),斜向指尖方向,2分钟。(“下都穴”,经外奇穴“八邪穴”之一,手背处,微握拳,无名指与小指间指蹼缘后方赤白肉际处。)
另一种方法,向心方向推手背9次治感冒。小孩实质性感冒,再在左手手心偏左一点,使劲按揉。
病菌、病毒性感冒。掐按手腕部上下身淋巴腺反射区,手掌朝下,指尖向下。(上身淋巴腺位于手部第五掌骨底与腕骨相接尺侧的凹陷处。下身淋巴腺位于手部第一掌骨与腕骨相接桡侧的凹陷处。)
(八)、糖尿病。
患糖尿病,不能喝茶、饮料、酒,要多喝白开水。红茶有脱钙作用,茶、饮料含有脱水剂。
治疗手法:在无名指的桡侧,用另一只手拇指轻轻的从指尖向指根推动,推4分钟,越轻越好。另一只手也推4分钟。
再在手部“腕骨穴”顺时针方向旋转揉3-4分钟。双手6-8分钟。(腕骨穴,手太阳小肠经原穴,在手掌尺侧,当第5掌骨基底与钩骨之间凹陷处,赤白肉际处。)
食疗方法:苦瓜两根,黄瓜一根,榨汁饮用。苦瓜最好病人亲自购买,按病人拇指尖到中指尖长度同长短。(一天量。)连服九天。
(九)、冠状动脉硬化。
治疗手法:在心脏反射区顺时针按揉一下,向心方向刮一下,每次3-5分钟,每分钟72次。
食疗:三碗水、三头大蒜、熬成一碗,加一捏黑糖,服用。碗口大小按自己双手拇指与食指围成的圆形大小。大蒜带皮洗净,服用时捞出。黑糖,(不要红糖)用量按自己五个手指捏一下。(一天量。)每月连服七天。
(十)、便秘。
有很多老年人便秘,是长期坐姿不动造成的。特别是晚饭后不运动,看电视,肠道不蠕动,肠内造成气体积聚于升结肠、降结肠与横结肠连接的两个拐弯处,慢慢膨胀、吸收水分僵硬,排不出去。这种情况下用一种错误的手法,顺时针方向推揉大肠,越揉越积,反而排不出去。应该先逆时针方向推揉一会(36次),使肠内空隙增大,气体流动,肠蠕动增加,再顺时针揉动(36次)。再双手在腰部肚脐上两侧,揉动横结肠两边的拐弯处,排出气体,就能解决便秘问题。
再一个方法是,揉、捏食指、中指和无名指的根部,一揉一捏,(近节指骨段,升结肠、降结肠、直肠反射区,五指简易诊断法的胆、小肠、大肠),马上就有放屁的感觉。治疗便秘效果也很好。
(十一)、失眠(胃脘食滞性失眠)。
治疗手法:推大拇指,从指尖向指根方向推。先在指腹面从指尖推到大鱼际(脾、胃),再从虎口绕到指背面第一掌骨尺侧,从虎口缘推到掌骨跟虎口深处(第一掌骨段尺侧为睡眠区)。然后双手再按两中指的指肚,捏1-2分钟,再捏食指的指肚,2-3分钟。睡觉前推,每次3-5分钟。
今天就讲到这,祝大家身体健康。
收藏于 2008-04-26
健康出自咱的手之二--季秦安老师谈旅行中常见症状的手疗方法
(4月29日晚,季秦安老师在《现代保健报》健康俱乐部第九期公益讲座上作手诊手疗报告。根据记录、录音整理,未经本人审阅。)
提要:“五一”快到了,很多朋友都在准备行囊,准备度过一个精彩的假期,然而出游在外,难免出现晕车、晕船、胃不舒服、拉肚子、腰腿扭伤等身体不适,影响游玩的快乐心情,本期公益讲座上,季秦安老师讲给大家这些症状的手疗方法,缓解身体不适。手疗法因其经济方便、实用有效、无副作用,因而被医学界称为一种“绿色环保疗法”。
大家晚上好。我们胃不舒服了,这与吃饭和吃饭时的情绪有关系。吃饭与养元气有很重要的关系。先给大家讲一个故事。我国历史上,留有文字著述的年寿最高者,当数李庆远。李庆远,生于清康熙十八年(1679年),卒于民国24年(1935年),终年256岁。因为他对中医中药,尤其对养生术的研究和实践,都有不凡的造诣和成就,言行举止如同壮年,所以被人们誉为“神仙”。
他原籍云南省,90多岁到四川开县定居,一直到去世。一生娶过24任妻子,膝下子孙满堂。他说,“人的寿命有长、有短,这是由元气所主宰的。元气,又称原气,禀受于先天而赖后天荣养而兹生。它发源于肾,藏于丹田,借三焦之道,通达全身,推动五脏六腑等一切器官组织的活动,为生化动力的源泉”。
所以说养元气,吃饭是最关键的问题。现在进了饭店就如进了自由市场,吵杂声中心情不好,就吃不好饭。情绪与人体的五脏六腑有着密切的关系,情绪的好坏影响着人体的身体健康,中医认为,忧思伤脾,怒伤肝,过喜伤心,悲则伤肺,恐则伤肾,它们都直接或间接地影响着人体的消化功能。所以,中医强调要心情愉悦的吃饭,只有这样才能保证饮食的规律和营养的摄入。
过去我们都有一句话“人活一口气”。这一口气,就是先天之气。先天之气是父母给与的,藏于肾。后天之气,靠脾胃给。怎么补充我们的先天之气?就是用后天之气补充先天之气,就是要调养好脾胃。
教一种方法,在左手掌,用右手拇指近节指骨段与远节指骨段连接横纹线压住虎口边缘,拇指指腹所压部位,即为脾脏反射区。右手拇指指腹轻贴在脾脏反射区,用浮摸法顺时针旋转揉动,越轻越好,口腔内口水就会增多,甜甜的,非常滋润。口水不要吐掉,要咽下去,它可以帮助胃的消化功能,使吃进的东西完整吸收。它就是津液(金津玉液)。逆时针旋转揉动,口水就会减少。拇指指腹为脾,促进津液的产生。脾,合肌肉,主四肢。
再用食指指腹在脾脏反射区旋转揉动,体会一下口水味道。食指指腹为肝,调整肝和脾。肝,藏血、主筋。
第三用中指指腹在脾脏反射区旋转揉动,体会一下口水味道。中指指腹为心,可以调理贫血、缺血,促进造血功能。
第四用无名指指腹在脾脏反射区旋转揉动,体会一下口水味道。无名指指腹为肺,治疗咳嗽、气管炎,可以润肺、通调气管,通调身体水液代谢。
最后用小指指腹在脾脏反射区旋转揉动,体会一下口水味道。小指指腹为肾,增加肾脏的排泄、清毒作用。
五指就是五脏,用不同脏腑在脾脏反射区按揉,就是调理五脏六腑,每天最少做一次。早上起床后,不要刷牙、不要洗脸,也不要大小便,做五分钟。有时间的,中午做一次,晚上睡觉前再做一次。一天做三次。注意,用右手在左手上做。
第二,补肾。肾脏是先天之本,要容纳后天之本,它本身必须是健康的。可现在中老年人都是肾虚。如何在手上养肾,调理先天之本呢?
先在左手背第三掌骨两边找肾脏反射区,距掌骨头指关节一指宽。拳头握起,将右手的食指放在手背上,一侧与掌骨头指关节平齐,食指所压另一侧的第三掌骨两侧就是肾脏反射区。
用右手食指和中指指尖点按左手肾脏反射区,上下点按活动2分钟,腰上就有感觉。
然后再用指腹向手腕方向轻力度,快速的用浮摸法推按,做2分钟,腰部要感觉发热。做完左手,再做右手。
第三,接着调理三焦。有两条经络贯穿全身,就是心包经,三焦经,都在手上。心包经起于胸中,沿上肢内侧中线,过腕部,入掌中,沿中指桡侧,出中指桡侧端;三焦经起于无名指尺侧端,向上沿无名指尺侧至手腕背面上行。
先从手掌腕部中间沿心包经向中指指尖推,推2分钟;
再从无名指背指尖沿三焦经向指跟方向推至腕部,同样推2分钟。做完左手再做右手。
第四、“补气归元,藏于丹田”。
做法:双手拇指、食指和中指,三指相对,其余二指勾回,形成一个菱形状,轻松贴放在肚脐眼上,这叫“三环套月”,静坐不要动,可调整肠道功能。也叫“脐疗法”。(也可用意念法在脐部转圈,从肚脐中点起向外转圈,转圈范围直径不要超过一寸,再从外圈向中点转。男先逆时针转回后再顺时针转,女先顺后逆。)
前面讲了第一步,补脾;第二步,补肾;第三步,通三焦;第四步,气归丹田。最后,“肾气足,百病除”。
站立,两腿并拢,双手放在背部命门穴位置,手心相对,脚后跟上下踮动,踮脚后跟五分钟。(“命门穴”,督脉,背部与肚脐相对位置。)
以上就是养元气的五步方法。
马上到夏天了,大家都要出门旅游,外出旅游可能会遇到这样那样的问题。提醒两点。第一点,出去尽量喝白开水。不要喝碳酸饮料,否则会越喝越渴。如果实在没水,喝原汁原味的果汁,不要喝带汽的。关键是要补充水,人一缺水就会出现很多毛病。饮料、茶水、酒水都有脱水剂。尽量不要用冷食解渴。若买不到水,解决口感的办法,一是揉脾脏反射区,二是口内空嚼东西,就会有口水。口水在口内多含一些时间,它可以消毒。不要口喝了再补充水。第二点,尽量穿运动鞋、软底鞋。
下面讲旅行中常见症状的手疗方法。
一、晕车(内耳迷路紊乱、胃部不适宜、车辆上下颠簸)。
手法:1、一般的晕车,在第一掌骨桡侧面从指跟向腕部方向推。有晕车现象就有痛点。找到痛点后,顺时针旋转按揉。(若逆时针旋转按揉,更晕。)
2、在左手掌中心,用右手拇指向下(离心方向)刮、推。
3、在手背第四、五掌骨中间,向腕部方向使劲推。
这三个动作做完,可以调整以上三个原因的晕车。预防晕车,做3-5分钟。
二、胃部不舒服,胃痛。
手法:1、用笔或牙签,在鼻尖(素髎穴)点按,治胃痛。(素髎穴,督脉。)
2、在掌心找胃反射区。在食指和中指的中间线与手心虎口平齐线交叉点(胃反射区胃下弯部)摸一下,若发现有硬的条索状,将该条索刮软,可治疗胃不舒服。
3、“胃痉挛”。小孩有时肚子痛,属胃痉挛,摸手心有一硬条索状,用手指压,该条索像脉搏一样跳动。再摸摸手心手背,若不发热,就是胃痉挛,不是肠炎。(若手心手背发热,就要去医院检查治疗)。按揉、推刮,将该条索刮软,肚子就不痛了。
三、拉肚子(受凉引起的)。
手法:1、在手上做。在手背部第四掌骨(骶骨反射区)从骨跟向指尖方向使劲推,或用刮板(水杯盖)刮,刮红。(注意,不要伤皮肤,先涂一点润面霜)。
2、在腰背部。俯卧在床上,从尾骨向上往腰部刮痧,出痧就可以了,治疗受凉拉肚子效果很好。
四、便秘(有的人坐火车有习惯性的拉不下)。
手法:在无名指跟部(大肠)不断的捻揉,就会有下坠的感觉。对老年人习惯性便秘有效果。
五、嗓子干、咽炎、着凉嗓子痛。
手法:在手中指指背指甲跟(扁桃腺反射区),用一小木棒滚动。或用手掐。嗓子左边痛,做左手;嗓子右边痛,做右手。中间痛,双手都做。
六、腿肿、胀。
手法:推无名指指背(腿反射区),从指尖一直推到手腕部(无名指和第四掌骨)。双手都推。
七、脚后跟痛。
手法:重力度掐无名指指肚,在远节指骨段与中节指骨段连接横纹线上找痛点。
八、腰闪。
手法:在双手前臂外上侧找痛点(扭伤穴,也叫腰闪穴),施术者双手同时重力度点按一下患者扭伤穴,患者腰会动一下,闪腰就会好了。关键找痛点。(扭伤穴,经外奇穴。取穴方法:先屈肘成90°,半握拳,掌心向内,肘横纹头下2横指,按压有明显胀痛感,曲池(手阳明大肠经)与阳池(手少阳三焦经)联线的上1/4与下3/4交点处。主治:急性腰扭伤。)
九、小腿外侧麻木、不舒服。三阴交穴,属足太阴脾经,是足太阴脾经与足少阴肾经、足厥阴肝经三经会穴。位置:在内踝尖直上三寸,胫骨后缘。)
手法:找足三里穴,用手掌心捂在同侧膝盖,中指压骨,五指分开,无名指指尖所压处即为足三里穴。点按“足三里穴”,按揉“三阴交穴”。一只手重力度点按足三里,另一只轻力度手按揉三阴交,一重一轻,交替按揉1-3分钟。再换另一腿。
(足三里穴,足阳明胃经合穴,四总穴。【标准定位】在小腿前外侧,当犊鼻穴下3寸,距胫骨前缘一横指(中指)。
十、崴脚腕。
手法:用小木棒在无名指远节指骨段与中节指骨段(脚腕反射区)中间滚动。或用手掐。
最后再说一下,千万不要用脚踩抹布擦地板。容易伤胯骨和脚踝骨。脚腕如果受伤一定要及时治疗,否则影响相应到背部、腹部都会有问题。
谢谢大家,希望我所说的对大家有所帮助。
收藏于 2008-05-02