浅述季氏疗法中手法的应用问题(季秦安)
- 索引:229
- 发布时间:2017-11-16
- 点击次数:
- 加入收藏
- 发表评论
- 语音阅读
浅述季氏疗法中手法的应用问题
西安反射疗法研究会 季秦安
http://www.handmed.net/Index.asp
季氏疗法中手法技巧的运用是我们在防病、治病及保健中最重要的环节,手法的优劣,直接关系到按摩的质量和治疗的效果,必须引起我们的高度重视。
在手法操作时,我们常提到“轻而不浮,重而不滞,刚中有柔,刚柔相济”的原则,就是说手法既要轻快,节律又要严密,处理方式还要准确稳妥。那么,怎样才能做到这一点呢?《 医宗金鉴 》 中说:“一旦临症,机触于外,巧生于内,手随心转,法从手出,内呼外应”,对手法的应用法则,进行了精辟地论述,在实践中我们又如何才能融会贯通呢?现在,我们从疗法本身的属性来谈一谈这个问题。
现今多数非药物疗法都被人称之为物理疗法,季氏疗法既然以手法的变化与应用作为其主要组成部分,当然也属于这个范畴。物理疗法包括很多种,如磁疗、电疗、水疗、热疗等。季氏疗法强调手法技巧的重要性,其实质是一个巧用作用力的过程,最终就是对力的理解和运用。在力的作用下,产生了磁、电、热、冷等现象,作用于人体,达到了治病疗疾、强身健体的目的。因此,如何巧妙地应用力,就成为掌握手法技巧的关键。力学是研究客观物质机械运动规律的科学,机械运动是指物体在空间和时间中位置所产生的变化。固体的移动和变形,气体和液体的流动都属于机械运动,这种运动是自然界最普遍的运动形式,大到宇宙,小到基本粒子,无处不存在,即使是物质更高级的运动形态乃至生命活动也不例外。人类对力的认识最初来自劳动中所使用的体力,以后在长期生产实践中逐渐加深认识,直到产生牛顿第一定律,力才有了严格的定义。力是物体之间相互作用,能使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变化,或使物体变形。对于不变形的刚体,力的作用只是改变其运动的状态。在当今科学技术快速发展的时代,人们对力的研究也进入了更高的层次,但多数都与人体无关,更谈不上对非药物疗法中手法力度的研究。这并不是说从古到今无人去研究,而是说不象研究工程技术那么广泛、深刻和具体。对手法按摩中力的研究,多停留在初级阶段,缺乏系统性和完整性,也不够深入。例如在按摩中,虚补的手法是顺经按摩或采用轻手法,实泻则采用逆经或重手法按摩,其它方法如点、按、揉、推、捻、掐等虽然也有介绍,但什么是活血化瘀,什么是行气活络,什么是通经止痛,什么是祛风散寒、清脑宁神、开通闭塞、软坚散结等等,都没有详细而具体的规律和方法。这对研习按摩手法,尤其是初学者如何迅速领会手法的技巧真谛造成了很大的困难。
我们的工作对象是人,而人又是一个复杂的有机体,所以在手法的应用研究中,特别是对力的正确理解和应用,就需要我们结合现代医学,进行更深层次的研究。钱学森教授说过,人是一个复杂的巨系统,不同于其它任何物质或系统。所以,不同的手法作用于人体时,力的任何细微变化,都会对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产生复杂的影响,这就是我为什么反复强调手法重要性的原因。
季氏疗法只所以非常讲究手法,还在于手法的灵活运用体现了中医“辨证施治”的根本法则。力对物体的作用效果主要取决于三个因素: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。力的大小即物体之间机械作用的强度,力的方向即物体之间机械作用的方向,力的作用点即物体之间机械作用的位置。不同的手法,使力的大小、方向和作用点不断发生变化,而这种变化又对人的高级神经活动产生复杂的刺激作用,最大限度的调动了人体自我调节、自我修复功能,获得祛病疗疾、强身健体的效果。在手法操作时,力度的大小、频率、速度、方向、组合技巧等,形成了动态力的形式,即手法的“动力形式”。正是这种动力形式所产生的作用力,以一种机械振荡波与生物电磁波相结合的形式,被人体内微观结构遵循共振吸收的原理吸收其能量,继而产生某些特异性生物效应的效果(人体内源性药物因子),起到全身性的调理作用,最终达到治疗疾病和保健的目的。
药物在防治疾病时,是根据不同人群的体质,针对不同的疾病和作用部位,采用不同的药物、剂量和使用方法,要求是非常严格的。特别是中医用药,面对形形色色的患者,不仅对选择药物种类、产地、成药时间甚有讲究,而且还非常注重药物的配伍和使用方法,有时甚至达到一人一方,一时一方的程度,把辨证施治发挥到了极致。
而在按摩中对手法变化的要求也是如此,非常严格,并不象有些人想象的那样,力度越大越好,患者越疼越好。手法的应用如同用药,也必须根据按摩对象的体质特点、年龄、性别、生活习惯、遗传病史、空间位置、病情病状、精神状态等因素,采用不同的手法,使手法中的力度、方向、频率、速度随机应变,巧妙组合,才能使按摩效果臻于完美。在应用手法技巧时,有时不仅要全面周密的考虑客观条件和因素,还要充分地了解自身的精神状态、情绪、瞬间心态心情等,使医患双方在心灵上得以沟通,达到相互信任和谐的状态。
对患者而言,即使是同一个患者,由于精神状态、情绪、心情不断发生变化,应用手法的力度、方向、速度、频率、技巧等也应有所不同,需要仔细斟酌、适时调整。对于同一个人、同一种病、同一个部位,致病原因不同时,或者同一个人多种疾病并存时,手法应用上也应有所区别,只有娴熟的掌握手法技巧,才能达到诸如《 医宗金鉴 》 中所谈到的那种境界。
例如颈椎病,从类型上可分为神经根型、脊髓型、椎动脉型、交感神经型、综合型等,从致病原因上有骨刺、椎间盘突出、膨出、椎管狭窄、椎体生理曲度变形等,在临床上针对不同病症类型和病因,使用的手法也要有所变化,即使是牵引的手法也依致病原因不同而存在差异。椎间盘突出或膨出,在手法牵引时力度要更大一些(借力胛脊、涌泉),速度快一些(快拉快放),方向向下;椎体生理曲度变形,在手法牵引时力度要小一些(借力胛脊),速度慢一些,方向向上;椎管狭窄或骨刺,在手法操作时采用中等力度(借力涌泉),速度要更慢,方向平行。
总而言之,季氏疗法中手法的技巧和力度,要迎合人体的各种变化,始终坚持中医辨证施治的原则,既不能主观想象,也不能千篇一律,以“辨证”为核心,充分掌握施术对象的各种情况,在“施治”时才能得心应手,游刃有余,才能为更多的患者带来健康和欢乐。
收藏于 2007-10-31