陕西季氏泓源健康科技有限公司

请使用手机扫描二维码,登录网站手机版。

当前位置:首页 > > 医学成果 > 学术成果
0

静坐调理健身法

  • 索引:235
  • 发布时间:2017-11-16
  • 点击次数
  • 加入收藏
  • 发表评论
  • 语音阅读

静坐调理健身法

20091210季秦安老师在陕西老年大学的养生报告)

一、人生的动与静

天地之间,万事万物,就其一时之间现象来看,无时不在动,因此不少学派主张“运动中完成人生”,“生命不息,运动不至”,这也是动的哲学(行的哲学)。其实:其永恒之本来看,无时不在静中,因此另一学派主张“静”中完成其人生,哲学上叫做“静的人生观”,亦可称为“静”的宇宙观。人生的一切事业,当然是在动行中和不断地动行中方能完成,但是:静是动的原动力,不静便无以生动,诸葛亮有句名言:“淡泊以明志,宁静以致远”。不淡薄无以明志,不宁静无以致远。现在人们动的多一些,静的少一些,有些人根本没有静的时候,每天都在动(这里不是指运动),每个人根据自己的身体状况,选一些适合自己健身或对身体疾病有益的运动,那才是真正的运动。要做到阴阳平衡,还要参与一定的静,这样才能达到双修,使自己的身体强壮起来。

“夫道者有清有浊,有动有静;天清地浊,天动地静;男清女浊,男动女静;降本流末,而生万物。清者浊之源。动者静之基。人能常清静,天地悉皆归……” (自《清净经》)

“一静能开百障”。静功不仅是对于身体的调整,它更是“独与天地精神相往来”,它能够达到让我们的心灵,心智,与宇宙的贯联。

二、静坐是什么

静坐不是我们平时想象的那种休息,更不同一般的睡眠。静坐和我们的生命、身心、健康,以及生活方面都有着密切的关系。静坐的理论要系统的通过生物学,生理学,心理学、物理学,以至于对人生、生命,宇宙的解说来讨论。从健康和生命的根本道理,从最具体的经验,最名明显的身体构造,去研究探讨最抽象的哲理。

因为静坐的最终目的是要使人们的身心健康达到最高峰,把身心作为一体去探讨生命的根本道理,静坐也是培养完美人格的最好方法,它是由于内发的自觉,而达到人格升华的目的。

我们在这里只谈静坐,了解静坐的方法与境界之间的因果关系,以及对自身身心健康的道理。静坐不是一种技术,也不是一种方法,它是生命的本能,是一种完整的过程,是整体生命直接发生作用,静坐也包含了一切事物,还包含了德育、智育、体育。静坐过程中由意识产生一种物质能量,那就是电流(人体生物电),电流促进气流,气的流通会产生热能,从而打通人体的气脉经络通道,达到养生、保健、治疗与疾病康复的目的。

三、站、坐、卧、行都要顺应宇宙引力

人们都会受到地球引力的影响和制约,因此顺应地球的引力,是一个极为重要的问题。不论采取什么姿势时,特别是站、坐、行姿势时,首先将思维(意念)降到下腹部,这样可保持身体的稳定性,这是使人的内心很快恢复平静的关键。

采取身体的稳定垂直线,等于自身心的垂直,这样可以从中产生静心的作用,以及不惧怕任何事的力量。所以“姿态和人格、健康、事业等有着密切的关系。人类以自身的非常力,向着地球中心站立着,使脊柱骨直立,这也是静坐的第一要点。

精神与意志,它是一个非常奇妙的不可思议的东西,你愈想让它集中、安静,它就像一个顽皮的孩子不听你的,她就愈散乱,让你怎么也集中不起来,也静不下来。我们用“阴阳”的学说来解释,阴到了极点就会向阳转换。也可用“力学”的原理来解释,也就是说:当“向心力”集中到极点的时候,“离心力”便在“向心力”中发生自然反应。相反的:当“离心力”达到极点的时候,“向心力”的作用也便会自然而生。如果我抓一个动东西,当用力抓到极点的时候,我们的手就会自然的松开,就抓不紧了。

四、求重心处安定

人体的组织是一个极其复杂、精微的系统。以现在进步之科学,研究人们复杂、精微的组织,亦不过仅窥其门墙而已。人体组织,纯系自然,不假人功之力,它的活动完全依循天然之法则。我们想要调节人体组织,唯有顺气自然,而不逾失法则,这样才能起到调节的效果。

人体依重心而得中庸,才能起到调节作用,如果重心稳定、安定,那么身心就像一个强有力的国家政府坐镇中央,全体组织机构便依此中央政府,按照统一的指令,象各部机关一样完成本然的任务。这样血液循环畅通、神经末梢、毛发之端,营养无不普及,新陈代谢,亦颇迅速。体内无邪恶气血停滞。故能万病不生,疾病不药而渐愈。反之即无可救药。

重心稳定与精力集中

重心不稳定的人,无统一的精力,以散漫的精力去办事,自然疲劳不堪,得不到效果。若重心稳定与安定了,则全身的精力集中于此,一旦有事,必然成功。

重心稳定与七情的调和

肉体,骨髓与精神皆依重心,以利机体的调节,人与外界接触,都会以感动七情。七情发而中节,而后可得以幸福。如何才能使七情调和呢?重心稳定,安定则得于中庸。则不可悲者不悲,不可惊者不惊,不可怒者不怒,当事而神不乱,胆不怯,常有泰然自若之概,这就得到了七情调合的目的了。如重心不稳,不安定,七情不能调和,则精神昏乱,少遇艰难,即焦躁烦闷,不可终日。我们一定要做到重心、稳定、以及安定,这样才能做到身心健康。

重心稳定及安定乃自然法门

重心稳定及安定是人生发达、健康之根本。重心为身心的主宰,重心通达身心而为一,只要重心稳定及安定了,则心泰体康,同时皆得。所谓的精神失常,就是失去了重心的稳定和安定,而成疾患。精神的健康与肉体的健康,就要做到重心的稳定与安定,最终达到身心健康的目的。

重心稳定及安定法

重心稳定及安定之处,宜以下腹命根之首府。无论命根的状态如何,只要重心稳定下来,必然重心就安定下来,此时全身之力集中在命根(返璞归真),脐下膨胀而坚,就会产生强韧之弹力,这便是重心稳定及安定的奇妙现象。因为张力于命根之处,这是稳定及安定重心不可缺少的硬件。

静坐与重心的关系

稳定及安定重心之法,仅仅使命根得调整,不是十全十美和十分镇定。还必须做到心神平和,机体完全放松,重力才能得到稳定和安定,才无动摇之患。常人重心不得稳定和安定,实难得心平气和,精神合一,只有静坐才能完成其途径。静坐时不求何物,不思任何事,如萍浮水,如月悬空,是一种真空之静,绝对之静,静之又静,乃是空静虚无求妙应了,这样心平气和自然即得。如能每日坚持,重心的稳定和安定就能达到目的。

重心的稳定和安定,在小腹命根。开始是凭调息之法,使身体精华运行之力集中于此。如果小腹膨胀,富有韧性的弹力,这就是重心、稳定和安定的外形。其内侧是心平气和,无思无虑,心意寂然,如皓月悬空,洁净无滓,这就是整个重心稳定和安定的内象,只有静坐才可以得到,其神妙和舒适是无可言喻的。静坐和重心是互为因果,我们大家应该好好的去把握它和应用它。

五、自然的坐姿

静坐的方法很多,我们这里只讲自然的坐姿,自然坐法是在自然的状态下进行身心处理的方法。重要的是坐的要舒服,躯干后仰120°—130°,不偏不倚,并且还不能用力延伸,坐可以选择靠背椅和沙发,做到全身放松,又要做到体位适度。具体做法如下:

当按照自然法静坐姿势的各项要求坐好后,先把上身尽量调整到最舒展的程度,然后使全身放松,这样可做到既舒展又自然,两眼微闭,自然呼吸。

为了使肩、肘、腕个关节和上肢肌肉放松和舒适,一定要保持腋下虚空,两手应不拘形式地平放在大腿靠近躯体的地方(左手向上,右手向下),两肘稍向外侧,稍离开躯体。

两脚要做到“脚踏实地”两脚与肩同宽,两脚尖稍向外,不要悬空或翘脚。要尽量使脚掌和小腿、小腿与大腿之间的夹角成为垂直角(90°),大腿和躯干成130°角,为了使所有的角达到标准,最好按照自己小腿的长度选坐椅子和沙发的高度,椅子上再加一厚垫。这样就能做到夹角的准确性,而且不至因坐的时间长,而造成臀部疼痛而影响大脑的安静。

自然静坐是最佳舒适的坐姿,它符合生理力学原理,能使内部脏腑平稳,下身二足交叉成三角形基础,中央坚脊贯顶,就好像埃及的金字塔,自然稳如泰山。

六、静坐的环境和坐姿

静坐环境

环境宜美,安静,周围无噪音干扰。

空气新鲜,通风良好,温度适宜,避免穿堂风,在风扇,空调下静坐。

雷电交作时不宜静坐。

坐姿

全身做到松静自如,整个身体舒适愉快

静坐前排除二便

松衣宽带

头宜正直

目益垂帘

目光内收

上虚下实

松肩堕肘

地户闭合

膝圆足平

元气归真

真气分藏

手式含机

注意事项

静坐时要顺气自然,循序渐进。

不要过于追求效果,不能心猿意马。

呼吸平稳,柔和,均匀,深长,自然

刚吃完饭和饥饿时不宜静坐。

妇女月经期不宜静坐。

静坐前禁看刺激或耐人寻味的电影,电视,小说等。

在静坐时多吃水果,青菜,蛋白质,维生素,微量元素等。

0